青海泽库:借助石刻艺术带动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云南热线    日期:2013-06-03   


石经墙掠影(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北京6月3日讯:“一提起泽库县,人们不约而同的都会想到高海拔、偏远落后、气候寒冷等一系列形容词。泽库,藏语名字‘夏德日’,被诠释为‘高寒偏远连鸟都难飞翔的地方’,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等评价也常常被套在泽库的身上。现如今,这个名字已发生变化,变成了‘事业起步、万事顺利、前程远大之地’的意思。”这是《青海新闻网》一篇文章对泽库的评价。泽库县确实变了,变得更祥和、更美丽,究竟是什么让这座处于偏远地区的城市发生转变?又是什么让让这个高处胜寒的地方变得温暖,变得幸福吉祥、美丽祥和?

    改革开放以来,泽库县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强化牧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科教文卫社保事业,借西部大开发东风,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不移保稳定,为泽库经济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有识之士前来投资。

    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经济建设的重点工作,拥有浓厚文化底蕴的泽库县也紧抓这一时机,除了发展畜牧业,对于文化产业建设也开始重视起来。泽库县依托罕见的人文景观、被誉为“石书奇观”的石经墙,大力发展时刻文化产业,以此来提升牧民收入,改善牧民生活状态。

    和日石刻艺术是藏民族的一个缩影,这种无处不在的“天堂符号”书写了雪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在终年不息的敲打声中,和日石刻已经成为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和日乡和日村老百姓的新产业,并成为当地牧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日村是三江源生态牧民搬迁后新兴村落,自然环境恶劣,草场质量差,畜草矛盾十分突出,百姓贫困,石刻艺术的产业化发展既承担了当地经济的希望,也给移民搬迁后的老百姓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人民网》)

    自泽库县和日村实施“退牧还草”与“生态移民”项目以来,村民们开始了新的生活,政府部门通过引导发展后续产业带领村民借助传统石雕手艺,大力发展石雕艺术。如今,和日村家家户户都有石雕艺人,家家户户都在进行石雕加工,初步形成了家庭作坊式生产,公司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

    泽库县依托浓厚的文化底蕴,借助石经墙大力发展石刻艺术,紧紧抓住日和石经墙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积极打造和日村石刻产业,推出相关旅游产品,不仅带动了全县经济发展,也让牧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重要的藏族文化遗产,和日石经墙经过历代僧人和民间艺人的不断传承,形成了今天的“石书奇观”,它蕴含了藏族文化的魅力,展现了石刻文化的精美。然而,在泽库和日乡,石刻艺术不再是欣赏的文艺作品,更是带给牧民美好生活的经济支柱。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留存下来,它不仅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定的历史凭证,也是这个民族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与力量之源。

    文化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中,其中就包括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经济相融合的产物,离不开国民经济体系的支撑。文化传承绵延不断,也有一个再生产过程,即文化再生产。泽库县将石刻艺术再生产,把藏传佛经、名著经纶、石刻佛像等篆刻与石碑之上,在展现藏族文化魅力的同时带动经济的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