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云南热线
立足文化神韵 催生三都旅游发展新高地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北京10月31日讯(记者 李远 郦圆 张春欢):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已不再局限于对山水风光和名胜古迹的追求,挣脱视野的束缚,在基于惯常自然环境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更热衷于异域民族风情游,无可厚非,这是一种高层次文化需求。所以,民俗就成了当代最重要的一种旅游资源。如何打好民俗旅游这张牌,是一项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村寨风光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素有“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的美称。它是从远古走来的贵族,历史悠远数千年,辉煌灿烂,既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又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和历法。这里既有秀美的山川和神奇的地质奇观,又有独特而浓郁的民族风情。那么,三都水族自治县开拓怎样的新思路,打出怎样的特色、亮丽的城市品牌,将旅游产业发挥到极致?
文旅相融 打造水族文化风情园
当民俗风情与旅游碰撞出“火花”,并很好的结合之时,民俗旅游便成为了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既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又给予了游客全身心投入大自然拥有了异乡入俗的机会,这种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小红认为,现代旅游品质追求的是旅游文化体验的综合呈现,其旅游潮流的引领作用,深刻地影响着旅游文化发展的风向,由此带来的不仅是地区旅游文化的兴起,它还为地区旅游文化发展提供多元性选择。
近年来,三都县、县人民政府通过实施“民族文化塑县”战略,吹响了“水族民族文化推动旅游发展”的集结号,旨在着力提升三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更多的人熟知三都这个美丽的地方,致使更多的人旅游观光。
作为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当地正大力实施民族文化旅游带动战略,打造中国水族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水族文化风情谷项目是创新区的核心,包括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怎雷”、水族特色赛马场、水家风情歌舞演艺中心、水家艺术保护创作中心和少数民族工艺品研发销售中心等。
当人们对山水风光与名胜古迹产生审美疲劳时,民俗风情游无疑开启了旅游产业新的篇章。民俗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民俗旅游大有文章可做。懂得如何更好的将其发挥极为重要。水族数千年厚重的历史沉淀,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已成为一张强势宣传三都的文化名片。
“绿”中掘金 开展原生态民俗文化游
民俗旅游是旅游者为观赏或参与当地风土习俗而开展的旅游活动,是民俗文化在旅游中的运用和发展,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还可以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俗旅游极具发展前景,是今后旅游发展的方向。在这种背景下,开展原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就显得更加重要。
近年来,三都凭借水族文化的神秘性和唯一性,依仗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吸引不少中外游客到当地旅游,使旅游业在三都水族自治县悄然升温。据悉,2011年,三都的旅游总收入猛增到9.68亿元,2012年的旅游总收入达15.9亿元,增速达64.4%。毋庸置疑,水族原生态民生文化旅游已成为三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为三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此,三都加大对水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建设力度,积极申报民族文化生态试验区,大力推进生态富民工程,建设蔚为壮观的绵延万亩绿色之地,全方位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一座充满活力、生态文明、文化韵味浓厚的旅游胜地地。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三都特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最佳结合点,是推动“三化同步”、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多赢”产业。只要牢牢抓住这一点,三都旅游文化发展将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水族文化是三都水族自治县珍贵的旅游资源,依托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浓厚的文化色彩,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游玩。相信,三都的“民族风情游”、“绿色生态游”将会在黔南大地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