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云南热线
贵州剑河:“绿色王国”的“美丽说”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北京3月5日讯(记者 李远 司马一 钱泓 杨海强):“美丽中国”的提出为各地的经济社会建设树立了新的风向标,各地政府结合自身特点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将其融入到城市发展中。被评为“造林绿化百佳县”贵州省剑河县山川秀美,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的出现为剑河县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剑河县将如何把握机遇,在建设“美丽城市”又会有哪些规划布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贵州省剑河县县长肖俊。
贵州省剑河县县长肖俊
制定“社会规则”实现城市“真美丽”
十八大报告提出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提法一出炉,便赢得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美丽中国”的理解,肖县长表示,“美丽中国”的内涵绝不仅限于表象的建筑美丽,“和谐”是其根本要义,更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人际之间的和谐”双重指向。 “美丽中国”的“美丽”要有高质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既要让短期的经济快速增长,又要让子孙后代长治久安。建立美好生活要注重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更为严格的“社会规则”。制度的制定要透明,要有公信力、普遍性,使所有的东西都能经得起阳光的曝晒,只有经得起晒,才有“美丽”可言。两极分化不会“美丽”,囊中羞涩更不会“美丽”,实现全体民众普遍“不差钱”才是“真美丽”。
按照“美丽中国”目标感受和谐生活
“美丽中国”即是“和谐中国”,是时代美、社会美、生活美、百姓美、环境美,包括广阔的田园、浩瀚的森林、广袤的草原、生态的城市,良好的风气、稳定的社会、美好的心灵、诚信的人际等,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和谐双赢。山青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稳定了,环境优美了,人民幸福了,才叫真正的“美丽中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生态环境山水秀美,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便是“美丽城市”。
十八大提出要在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城市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全面建成不含水分、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小康社会,让百姓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感受和谐幸福,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与“和谐社会”的精神所指具有一致性,两者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按照“美丽中国”这一明确目标前行,就不会迷路。
推绿色低碳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在逐步深化,同时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我国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整体看,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严重不足,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差距明显。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
政府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约束向主导转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规章制度来约束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行为。一切由市场来做,政府只是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不达标则处罚。这种做法虽然突出了市场的主体地位,却没有完全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由于生态文明是公共品,市场不能完全提供,万山区正处在后发赶超阶段,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政府职能需要从约束型向主导型转变。
二是从管制向服务转变。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不是政府决定一切,还要发挥好市场的主体作用,能够交给市场去做的生态建设任务,一律交给市场,政府在其中只应起到规划者、调节者、监管者、保障者的作用。市场有其自身规律,政府首先要遵守这种规律。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是发挥政府的规划、调节、监管和服务作用。强调了主导,也就强调了服务,做好服务,才能真正实现主导。
三是从治理向建设转变。过去,地方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不惜牺牲生态环境的代价,导致环境破坏严重,环境灾害不断发生。灾后政府开始治理,不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既浪费金钱,又消耗时间和精力。所以,抓好生态环境建设,要从源头治起,要从项目引进上杜绝污染型企业,多发展生态型、服务型产业。截至目前,剑河县引进的企业、项目(如:3万吨钩藤深加工项目、40万立方米人造板生产项目、章氏明清古典家具厂)都是生态型、环保型产业,没有污染企业。要从制度上保障,建立健全各种管控制度,把生态文明从治理转向建设的方向上来。
“绿色王国”地阜物博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近几年来,剑河县城市建设方面的工作获得显著成效,城市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13年,剑河县委、县政府按照“民族的现代化、现代的民族化”的理念,按照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把民族文化巧妙地融入到城市建设上,把县城的每栋建筑、每个节点都精心打造成一件精美的民族文化艺术品。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把剑河县建设成为贵州唯一、中国仅有且极具苗侗特色的森林温泉湖滨旅游休闲城市。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剑河县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深入推进 “森林城市”、“花园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县城的生活品质。通过精心打造、精细管理,不断提高市民的满意度和自豪感,努力把剑河县城打造成为环境优美、宜居宜游、和谐生动的靓丽城市,用实力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剑河县历届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着力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和谐剑河上取得了一定成就。截至2012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远远超过全国小康社会的标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城市、社区的建设相互融合,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大力结合“平安剑河”、“秀美剑河”、“和谐剑河”创建工作,在全省全州增比进位工作中,奋勇争先,不断创新,赢得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绿色王国”的剑河县凭借地阜物博、资源丰富的自然条件,按照“美丽中国”的发展标准,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为打造环境优美,和谐靓丽的旅游文明之城不断探索。剑河县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路,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百姓建设幸福和谐的“美丽城市”而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