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带一路”,当梦想照进现实
两年多前,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国际场合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放飞“一带一路”梦想。如今,梦想开始照进现实,“一带一路”正在收获早期成果。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习近平主席在今年首访中东期间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说。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年份。以“一带一路”为绢帛、以创新合作为笔墨、以共谋发展为气韵,中国与世界共同绘制的合作共赢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2014年秋,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晚宴上,习近平主席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事介绍了中国古代哲人的这句名言。
同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提供投融资支持。
巧合的是,丝路基金投向“一带一路”的首单项目就跟“水”直接相关。2015年4月,位于中巴经济走廊的卡洛特水电站被确立为丝路基金首个对外投资项目。2016年1月10日,在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50多公里处的吉拉姆河畔,三峡集团承建的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之一。习近平主席2015年4月访问巴基斯坦时,双方确定了以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心,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合作为重要领域的“1+4”合作框架。
能源,是激活中巴经济走廊的血液。多年来,缺电是困扰巴基斯坦民生和经济的一大难题,即使在伊斯兰堡,夏天经常每天停电12小时左右。让水能资源丰富的吉拉姆河涌水成金,将大自然馈赠的湍急水流转变为清洁电力能源,是巴基斯坦人勾勒40年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正在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30岁的瓦西·海德尔供职于三峡集团南亚公司。他告诉新华社记者,这一项目将使巴基斯坦“通向发展和繁荣的光明彼岸,造福我们的同胞”。
“一带一路”也给雄心勃勃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布局海外、升级产业链、打造品牌的梦想平台。三峡集团南亚公司驻巴总代表盛震东告诉记者,作为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在建的最大水电项目,卡洛特水电站是集团打造全产业链“走出去”的样板,也将为中国水电技术和标准走向海外提供一个典范。
共商、共建、共享,是贯穿“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旋律。今年1月15日,巴基斯坦政府决定成立以总理谢里夫为主席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更好地协调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日本外交学者网站评点说,中巴经济走廊将为巴“强力充电”。
上善若水。在通晓中文的亚洲和平和解理事会主席、泰国前副总理素拉革看来,习主席经常引用的这句话,展示了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的真正含义,“就是要像水一样为所有人带来利益,而不对任何人构成威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