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林:钱眼里的中国--评《盘活》一书

来源:中国云南热线    日期:2015-02-13   

  陶 林   著名的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分析明朝灭亡进程时,反复强调一点,就是中国传统的封建官僚机构,始终未能掌握数目字管理国家的办法。帝国的君主,缺乏对国家整体运行的了解、掌握与控制,导致了国家管理效能的低下,在支撑勉强的支撑下,最终走向覆亡。大明行将就木前夕,北京已经兵临城下多日,可江南的财税不但没有多增一分,反而连续多年不能按时交到帝国权枢手中。皇帝心急如焚,即便是向最信任的大臣们筹钱,也是分文难取。大明朝就这样抱着一块金砖,慢慢沉入了历史的深渊。   黄仁宇先生朴素的大数据理论,对一个治—乱循环数千年、始终没有能够走进现代启蒙理性的文明而言,仿佛是天书一般的奇谭。大多数人不会去想象,黄先生的历史主张若能变成事实,历史效果又将是如何。   倘若把历史的事业拉长了来看,我们将会获得无限丰富的启示。最近,青年学者王千马先生出版了他的新书《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其中所讲述的,是一段中国近代至今,民间金融的发展历史。通读全书,我们可以充分获得一种历史的启示,那就是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华民族重蹈兴亡轮回的覆辙。此话怎讲?   其实,所谓用数据管理中国,最好的载体,莫过于钱了。理财,对国家,个人,都是第一要务。人穷才会气短,国穷则会多难。王朝的大厦将倾之时,往往是财政混乱,国家度支捉襟见肘之日。理财之事,在国家层面而言,是税赋与支出,在民间社会,则是钱业,是金融。   金钱永不眠,通过叮叮当当的钱币之眼,来看待风云变幻中的中国时代命数,会有别样的风采。王千马先生很早就跟我交流过他的研究理想。他写作本意想理一理晚近中国独特的一支并不怎么显山露水的,却对中国历史产生举足轻重作用的商业集团——宁波商帮。想来,是纲举目张的缘由,最终,他所贡献出的,是一部晚近的中国金融史。   王千马的研究从明朝中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开始,从那时到之后漫长的光阴里,中国内部的资本开始与“银子”紧密地挂钩起来。银本位的得与失,决定着其后几百年来中国的国运……票号、镖局、钱庄的兴起与衰落,晋商、徽商的叱咤风云,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传说了。但事实上,这些现代金融业的先驱与雏形,与以后宁波帮,或者说金融资本家再过近现代史上发挥的作用相比,小巫见大巫耳。   让钱“轻”起来、更快、更便捷的流通,是整个金融业存在与发展的使命所系。因为强大的封建王朝,农业体制的制约,保守的帝国权力只会用一种思维,那就统制和夺取一切,来与民间打交道。可惜,无论巧取还是豪夺,都不肯绝对调动蕴藏在这个庞大帝国内金钱的能量。于是,举国上下捂着钱袋子,坐看一个政权灭亡的历史奇观反复上演。晚明如此、晚清如此、北洋的消亡如此,民国政府在大陆的一朝覆亡,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王千马在三十多万字的著作里,为读者全面展示了极其丰富史貌。记录了金融行业在近代中国的孕育,涉及到了整个鲜为人关注的商业史。也书写为一大串先驱后继的金融业巨子、近现代商业银行家的群像。读历史,我们常有一种伪印象,似乎中国人并不善于数学,不善于用科学办法发展民族、管理国家。事实上,与我们设想相反的是,中国人是全球最善于使用数学工具的民族之一,比之德国人、美国人,毫不逊色。中国人的数学和经营能力,是可与犹太人比肩的。中国人也不乏善于数学和科学经营的能士,王千马所刻画的近代金融巨子们的群像,让我们不禁会深深思考:这个东方国度静默的公民中,究竟还存着多少巨大的个人潜能没有被好的社会制度给挖掘出来。   在书中的每一章节里,都载有一截或波澜壮阔、或惊险诡谲的晚近中国历史。中国金融业,从土到洋,从小到大,从钱庄老板、掌柜的精明到职业银行家的运筹帷幄。承担着吸金输血、造利农工商,支持政派活动,乃至抵抗外敌入侵重任的近现代中国金融业,几乎没有一刻远离过中国沧桑巨变的舞台。全书陈述的很多历史细节,是大篇章背后的小动作,举手投足间的风雨变幻,或者政商互相惠、官商勾结,或大棒打钱袋,仗势欺人,政治强人把银行当私库,革命冒险家视金主为战利品……各种尔虞我诈,各种豪情满怀,各种饮恨长叹,把历史中一连串的兴亡故事,写得十分好看。   通观《盘活》全书,我们可以得出很多好的判断:因为现代金融制度的引入,不同于晚明时代的历史死结与无解,中国近代工商业得以迅速发展,日本人遂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的战争。他们估摸着中国的复兴,将打破与自己的力量对比,欲将中国扼杀在发展的摇篮里。可是,也因为有了现代金融业的工具,中华民族可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起,集中举国之资本,能够抵御比满清军队强悍百倍的日本侵略军的入侵,开展漫长的抗战,未尝重蹈大明朝灭亡的悲剧。这或许就是黄仁宇颇为称许的蒋公能以数目字管理国家的成就吧。   光阴驰转,今天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又一次接轨百年前。全国各地的商业银行,以极多元的格局、极繁盛的态势快速发展。中国从来没有这么多的银行,中国人也从来没有这么强的理财、金融、投资意识,这真是个好的历史成就,经管弯路走了很多,我们还是走回头到历史三峡的主河道当中了。王千马先生呕心沥血写就的《盘活》,既见证了我们走来得多么不容易,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会多么值得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