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云南热线
海龟、海带为哪般?留学需长期规划
2009年,中国回国海归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比前一年增加50%以上。2011年底,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新增18.62万人,比上一年增加37.7%。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累计达到81.8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当留学申请变得相对容易,学生和家长们逐渐从能够留学到成功留学的转变。进入到进入留学小时代后,关于留学的长期规划、回国后就业更是成为多方关注的的热议话题。
海龟or海带?盲目留学不可取
36岁的李益敬(音)2002年拿着硕士学位从法国回到中国之后进入了政府机关,月工资只有200美元。现在已经开办自己公司的李说:“这点钱在北京根本就不算钱。我的工资全部用在房租上了,而为了吃饭和支付水电费,我只得吃积蓄。”他的经历是不少“海龟”的缩影。
据相关统计,在过去的20年中,有多达60万中国人到国外留学,其中16万人选择了回国。这些人被称为“海龟”,也就是海归的谐音。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求职路上非常不顺,以至于他们现在获得一个最新称呼——“海带”,也就是从国外归来之后长时间待业的意思。
留学不仅是短期目标,更是长期规划
海纳友诚资深留学专家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催生了留学热,接踵而至的是归国热,很多学生不再贪恋国外的优质环境,纷纷选择回国就业。在求职中的屡屡碰壁,使得学生在选择留学时,更加注重就业前景和职业规划。
全球职业规划师、海纳友诚留学副总裁张超分析,影响留学生做出合理职业规划的拦路虎有两只,一是留学生缺乏职业规划重要性的了解,二是选择专业时的盲从。不少学生和家长为了达到出国的目的盲目选择专业和学校,造成了很多留学失败的案例。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位学生家长一定要让她的孩子去某国读某个专业,原因就是一位资深留学专家告诉她,这个好,能移民。而不久前,该国的技术移民职业清单上,她女儿所读的专业被淘汰了。海纳友诚留学专家指出:留学不是勇敢者的游戏,需要理智的职业规划,不仅要看现在的专业优势,更要预测以后的人才需求走势,这样才能做到成功留学。
留学服务行业 有义务引导孩子规划未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张超引用了这句名言来形容留学。因为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带着父母的希冀出国深造,这些学生当初都是选择一些家长心目中所谓的热门专业,或者容易移民的专业。可是有很多学生学了一段时间回来后发现,由于当初未能从自己的兴趣或者职业发展理性地选择专业,到最后由“海龟”变成了“海带”。
海纳友诚留学专家指出,面对留学行业从群体化精英到个体化精英;从流水线作业到个性化服务;从批量服务到限量服务的专属化服务;从业人员凸显更加专业、职业及高效的特点;服务模块应该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并提供境外服务、职业规划、国内外工作机会推荐等增值服务,这是留学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更是教育服务人员应该尽到的义务。
近年来很多国外机构、大学开始注重吸引海外学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出国留学的手续也相对简化,加上国内教育制度等问题,更多人开始放眼于海外教育。随着中国留学群体数量急剧上升,留学行业飞速发展,迅速壮大,中国留学事业出现了很多新现象、新特点。在“留学小时代“形成之际,留学行业从业人员,更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实际,放眼未来,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更多关于留学职业规划的信息,请点击http://www.sharewit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