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云南热线
王小红:依托水族优质资源打造现代气息新型城市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小红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贵州8月12日讯(韩野 杨海强)在云贵高原的东南斜坡上,有一片灿若凤羽的美丽之土——贵州省黔南布衣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相传,金凤凰引着水族先民从海边来到都柳江畔,从此,这里被称为“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
在各大城市投身于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三都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仅仅依托水族文化、自然生态风光等县域资源优势,贯彻十八大精神,把生态文明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不断优化城市景观河城乡环境治理,全方位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一座充满活力、体现地方特色、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型城市。
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王小红说:“城市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平台,是人口聚集之地,如果城市美丽了,中国也将会美丽,美丽城市和美丽中国是映照关系。”
“美丽中国”体现着自然美、生态美、环境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愿景。从社会现阶段发展来看,由于不科学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下降,阴霾天气对城市的紧逼,都是环境污染的表现。改革发展令城市摆脱贫穷,却也失去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面貌。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王小红书记表示,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既影响着发展的全局,也决定着发展的可持续。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所以现在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势在必行,人类社会发展之所趋。
近年来,三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着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加大对水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建设力度,积极申报民族文化生态试验区。三都对民族服饰、民族歌舞、以及水书习俗和人文景观等进行多层次的开发和利用,如推进水书习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一批文化项目成为国家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独具旅游价值的原生态民俗文化村,创作《水韵》、《马尾绣》、《神韵水书》、《水歌大地》、《远古走来的贵族》等歌舞表演。二是大力推进生态富民工程,将荒山秃岭建设为蔚为壮观的绵延10公里的10万亩山地葡萄园,让农民因此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三是植树造林并发展经济林工程,提高三都的森林覆盖率,将森林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
在黔南这片广阔又极具魅力的土地上,怎样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破解发展缓慢问题,一直是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首要工作。王小红书记表示,三都是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厚而突出,尤其是水族文化资源具有垄断性,极富开发价值。然而目前全县的旅游业发展水平仍然滞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科学的规划与开发,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旅游产品,特别是其核心吸引物水族文化始终未能找到一个展示体验保护传承的载体。因此借助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推动,政府谋划了中国水族文化风情谷和尧人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并以此作为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和推动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载体。同时大力推进县城新区的开发,让三都成为具有特色的中国水族文化旅游城市,把三都建设成当地居民幸福感指数高。
王小红书记称,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这不仅是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也将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坚实,实现永续发展、长治久安。
水族,依水而居,孕育了奇特的民族文化,她不应该永远地长在深闺无人知,她应该穿上水族特有的盛装,走出大山,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