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云南热线
长虹:“智”造出来的竞争力
长虹凭借对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推动了中国家电业突破外资的技术封锁,打破了中国家电行业“缺芯少屏”的局面,同时实现了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变。
“这是长虹的‘U-MAX客厅电视’,其大屏幕、超高清、盾电影、全语音的特点很受消费者推崇,堪称智能家电畅销产品‘明星中的明星’。”26日,在某连锁家电卖场,促销员正兴致勃勃地向消费者推荐长虹的一款智能电视。
在现场,记者也通过这款电视体验了家庭影院的魅力。而在多数消费者对长虹智能电视的性能体验啧啧赞叹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知道,长虹的智能家电产品,其核心技术包括屏幕、芯片、系统等,均是自主研发生产。这在国内同行中,近乎是一个“例外”。
产业链决定着话语权
“智能化是家电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家电企业赶超日韩的战略契机。但就目前来看,我国智能家电产业在核心技术方面对外依存度过高。”长虹集团新闻发言人刘海中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每次接受媒体采访谈到这个话题,自己的心情都酸溜溜的。
因为,中国的家电企业要把握这个战略契机,从而成长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就必须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进而配合前端核心器件优势,打通芯片、操作系统、核心部件、整机制造,形成全产业链的竞争力。
“在智能时代,真正决定产业话语权的是智能产业链的竞争,该竞争的核心要素,又在于以软件和芯片研发为代表的关键技术和大平板显示屏为代表的核心器件。”刘海中说,正是因为深知这其中的要害,长虹集团自2005年开始就着力于智能产业链的布局,并因此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了领先的技术人才,获得了多项技术专利。
据记者了解,最近,长虹国家级技术中心顺利通过被软件业公认为最高水平的seicmmi-5级体系评估,这是中国家电企业首次通过该认证。也是凭借着这样一项项核心优势,已经打通智能产业链的长虹成为业内同行羡慕的对象。
突破利润天花板
而让长虹骄傲的,并不是因为业内同行的羡慕,而是通过智能产业链,长虹突破了智能家电的利润天花板。
刘海中告诉记者,早在2005年初,董事长赵勇就提出了产业价值链、产业商业模式、产业融合的“三坐标战略”。其中,产业链价值的方向布局就是沿着产业价值链方向,向核心技术和关键部品战略延伸,然后依托一批国家核高基重大科技专项,着力打造长虹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变频技术、可靠性技术等六大核心技术能力。
市场,验证了长虹的三坐标战略谋局。
刘海中介绍,在软件领域,长虹先后推出了中国首个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轩辕平台,将语音操控与浏览器结合推出全球首个实现全语音交互的语音浏览器,以及STVOS软件平台,并实现规模化装机。
在芯片领域,长虹先后推出了智能电视SoC芯片-Beethoven、等离子显示控制芯片-PDC,实现量产装机。其中,PDC芯片年内可装等离子等各大平板电视整机400万片,未来两年内可累计实现销量1000万片,该芯片的量产将大大提高长虹电视大屏显示的竞争优势。
“据我们了解,国内彩电企业从海外进口相同芯片的成本是长虹PDC芯片的2倍以上,再加上屏幕等其他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研发能力的缺失,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一直以来中国的家电产业‘大而不强’。比如,2012年中国家电工业总产值已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但利润率却仅有1%~3%。”在刘海中看来,长虹的骄傲就在于,长虹凭借对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推动了中国家电业突破外资的技术封锁,打破了中国家电行业“缺芯少屏”的局面,同时实现了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变。
很明显,这种转变,是质的飞跃。
现在,长虹正借助这种飞跃进行产业升级,构建面向智能时代的智能产业生态链。刘海中认为,随着新一轮家电产业的转型升级,长虹的智能产业生态链也会越来越完善,其竞争优势也必然越来越明显。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