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献血者系列报道(下)

来源:桂工网    日期:2013-06-07   

 熊猫血”家族的爱心拯救

  大家对于ABO血型并不陌生,但是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类人群,他们身上流淌着的是珍贵的Rh阴性血,也就是常说的“熊猫血”。Rh阴性血型在我国极为罕见,在我国南方地区,Rh阴性血型只占到了人口总数的0.04%。由于Rh阴性血型的患者只能输入Rh阴性血,所以每当出现急需使用“熊猫血”的患者时,“熊猫血”家族的成员就会踊跃地参与到献血行动中,那一刻比“熊猫血”更宝贵的是他们的爱心。

  熊猫血”患者借心脏移植重获新生,曾经也是献血志愿者

  5月中旬,全国第二例、广西首例Rh阴性心脏移植手术在桂林181医院成功实施,接受心脏移植的是来自北京的刘女士。刘女士于2010年查出患有扩张型心肌病,随着病情的日益严重,她一直期待着合适的心脏供体。幸运的是,刘女士通过医院得知一位广西贺州小伙在去世后无偿捐献了器官,他的心脏与刘女士配型成功。在家人的陪同下,刘女士来到了桂林,但是又一个阻碍刘女士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的难题出现了:刘女士是Rh阴性A型血,桂林血站只能提供700毫升的Rh阴性A型血,这还远不够刘女士使用。

  “我的血型很特殊,我也曾经是一名稀有血型献血志愿者,我深知想要寻找到合适血液的难度。”刘女士曾经绝望地以为,她的手术又无法进行了。然而,或许是她曾经献出的爱心此刻得到了回报,与刘女士血型匹配的志愿者很快就出现了。

  主刀医生潘禹辰说:“手术前,我们跟桂林血站联系,他们只能提供700毫升的这种特殊血型,而手术又刻不容缓,找人献血根本来不及。没办法,我们只能在手术过程中小心再小心,十分谨慎地省着用血。还好,手术顺利做下来了。”但是心脏移植能否成功,不能只看手术,术后的观察治疗很重要。正在刘女士为术后急需血小板犯难时,柳州的一位军人及时伸出了援手。

  侯伟,一名20多岁的中尉军官,同样拥有Rh阴性A型血。从部队得知刘女士的事情后,他主动提出捐献。5月24日,侯伟第一时间从柳州坐车赶到桂林,午饭都没顾得吃就直奔血站献血。181医院新闻中心的袁主任告诉记者,此次需要捐献的是血小板,这个采血过程比普通献血耗时更长。而刘女士需要一个治疗单位的量,需要分5个循环进行采血。就在第一个采血过程进行时,侯伟忽然出现了晕血反应,医护人员当即停止了采血。然而侯伟一再坚持,医护人员不得不再次进行采血,打着点滴用着升压药,侯伟献血的过程就这样坚持了5个多小时。

  袁主任告诉记者,刘女士现在身体恢复得不错,马上就可以出院了。在这个温暖人心的故事里,爱心接力不断,刘女士的经历或许也更加证明那句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口号: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南宁稀有血型献血冠军陈文革:血型稀有,爱心无量

  陈文革今年47岁,从2003年开始献血,到现在已经是南宁市稀有血型献血冠军,总献血量达到了5800毫升。“只要能救人,我知足了。”陈大姐笑着说。

  从小到大,陈文革并不知道自己拥有着稀有的“熊猫血”。2003年她第一次献血时,医生说:“你可能是熊猫血噢!”过了几天,陈文革果然收到了南宁市中心血站寄来的血型确认书,她的确是稀有的Rh阴性O型血。从那时开始,陈大姐觉得自己仿佛有了一个光荣的使命,因为医生告诉她说:“你不要随便去献血,因为你的血很珍贵,关键的时候能救人的。”于是,陈大姐献血就与别人不太一样了。

  “有三四次我都是在上班的时间接到需要献血的电话,只要身体条件适合,只要能救人,我都会马上答应下来,所以有好几次都是血站的医生亲自来单位找我,在单位门口现场抽血。”陈大姐将自己的善举当成再普通不过的趣事讲给记者听。

  自从南宁市中心血站引进了稀有血型冷冻技术后,陈大姐的献血时间就规律了很多,她每年都会坚持献两次血。为了保证自己的血液健康,她还坚持锻炼身体,让自己的身体状况符合献血要求。陈大姐说:“我们第一批稀有血型献血志愿者有37个人,但是这几年我们聚会时,虽然加入到我们队伍中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老面孔越来越少,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质量下降了,就不能再献血救人了。所以为了让自己的献血能挽救更多人,我必须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陈大姐不光自己是献血冠军,她还带动自己的其他三位姐妹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虽然其他几姐妹不是稀有血型,但是她们的献血量也很高。今年,陈氏四姐妹入选了南宁市十大献血爱心家庭,陈文革更是荣获了我国卫生部颁发的2010-2011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我获奖了?我都不知道。获不获奖无所谓,只要能救人就行啦!”陈大姐笑着说。

  蒋宗滨:献“熊猫血”救人,不是急救医生的“急救医生”

  蒋宗滨是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的主任医生,51岁的他不是医院急诊科的医生,但是却在多次急救行动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他的血型是Rh阴性O型血,同样是宝贵的“熊猫血”。

  “由于自己是医生,经常会遇到病人大出血急需用血的情况,所以我比别人更深刻体会到血液对于患者的重要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就经常献血,但是很奇怪,献血很多年了,我才被查出是Rh阴性血型。从前我的献血时间都是很随意的,自从查出是稀有血型后,血站医生就告诉我不要随便献血了,要随时等候‘火线’救人的通知。”蒋医生告诉记者,这个紧急时刻他还真的遇到了。

  “一次我们医院的一位患者急需用血,正好是Rh阴性O型血,医院就找到我,我马上就答应下来。”白大褂都来不及脱,蒋医生就赶过去献血了。“曾经一直觉得医生要通过自己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通过这种方式救人一命。”蒋医生打趣说。现在南宁市中心血站会在使用了某种稀有血型血液后给它的提供者发一条反馈信息,“我已经收到过两三次了,每次得知我的血液又救了一个人,我都会觉得很欣慰。”蒋医生的话语中无不透露出那份自豪感。

  在南宁市中心血站建立起稀有血型血库以后,蒋医生每年都会坚持去献两次血,这样“火线”救人的机会也难遇到了。蒋医生告诉记者:“我爱人有时会说我,你的血型这么特殊,现在你给别人献血,万一你需要用血的时候怎么办。我都会安慰她说,我身边有那么多同样血型的同伴,不怕!”

  采访结束时,蒋医生希望借助媒体呼吁拥有“熊猫血”的同伴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浪费了自己身上流淌着的宝贵的资源。蒋医生说:“我们人体中有5升血液,每次献出400毫升对于我们来讲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对于受捐者,那可真的是救命血啊!”

  南宁市中心血站:让稀有血型人群不孤单

  南宁市中心血站献血办的庞兴旺医生告诉记者,自上世纪90年代建立稀有血型者的档案库以来,共有924人成为了档案库的成员,但是从2007年到现在,能坚持献血3次以上的人不超过200人。因此,为稀有血型人群提供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不再孤单,是血站多年来一直努力在做的事。

  “由于Rh阴性血型在南方很稀有,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拥有‘熊猫血’的人,并且要劝说他们积极献血,为同样血型的人提供救命血。”庞医生说,“从前没有血液冷冻技术时,我们临时接到用血任务后,要马上打电话寻找合适的血源,一旦对方有事不在或者出差,或者身体条件不好,我们都必须马上再寻找下一位。有时我们会在大街上、商场里找到对方现场抽血,甚至会在大半夜敲开人家的门求着对方献血。就算这样,有时也还是会延误救命时机。”

  2006年,南宁市中心血站引进了稀有血型冷冻技术,先进的设备可以将志愿者献出的血液冷冻3到5年。这个先进的技术满足了大部分的用血需求,保证了市内半小时送达的要求。同时还建立起了一个稀有血型QQ群,通过网络及时发布用血需求信息。

  2012年,一名拥有稀有血型的印度留学生意外受伤,在南宁市中心血站的帮助下,他的生命得以挽回。南宁市民杨某准备做手术前检查出自己是一位AB稀有血型者,但AB稀有血型血液库存不够,整整等待了一个多月,最后通过查询南宁市稀有血型者的档案库和中国稀有血型联盟,通过网络和QQ群找到了合格的献血者。2名深圳的志愿者专程坐飞机赶过来为她捐献了血液,她的手术终于得以顺利进行。

  “但是在还没有血液代用品的今天,医疗临床用血只能来自于人体,现在我们仍然很缺各种类型的‘熊猫血’,特别是Rh阴性AB型血。目前我们的稀有血型库里能联系得到的Rh阴性AB型的志愿者只有25个人。”庞医生不无忧虑地说,“希望能有更多拥有‘熊猫血’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让‘熊猫血’家族越来越温暖。”

  献血,是生命的礼物。这礼物教会了我们在忙碌的追寻中多想一想身边的人,想想自己能为世界做一些什么。

  献血,是生命的礼物。这礼物延绵了生命,鲜艳了生命,映亮了生命,挽起了一条条联系心灵与心灵的红丝带。

  在阳光和黑暗交替的时候,用温柔将生命的泉水,注入每一寸土地。

桂工网:www.gxwor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