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金峰:创投业高潮仍在上涨

来源:中国云南热线    日期:2013-04-26   

创业投资的浪潮方兴未艾。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这一浪潮在2007年有可能攀上新的高度。

    我国创业投资市场度过了一个高潮年。

    去年,我国创业投资(以下称创投)总额接近18亿美元,增长了五成以上,是历史上投资金额最高的年份。同时这个数字仅次于美国,让我国成为全球获得创投金额第二多的国家。

    业内人士指出,在创投业经历几年的寒冬后,我国的创投市场已经开始复苏并迎来高潮。

    概念之辩

    15世纪的英国富商们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发明的VC(ventur capital)这个词,在500多年后被引入中国时出现了“麻烦”:它的中文名字到底是“风险投资”还是“创业投资”。

    15世纪,英国等国家的一些富商纷纷投资于开拓与发现新殖民地和商业机会的远洋探险,首次出现“venture capital”一词。19世纪美国一些商人投资于油田开发、铁路建设等创业企业,“venture capital”广为流传。

    上世纪80年代,VC概念被引进中国,当时翻译为“风险投资”,政府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和广泛推动,风险投资业经历90年代短暂的投资热潮,进入新世纪后冷却下来。随着人们对VC的研究和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学术界对VC的翻译产生了争议和分歧。

    目前,国内有两派截然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理念。一派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为代表,认为VC本身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翻译成“风险投资”更符合其特征。成思危用了一个形象的概括:VC就是搞十个项目,最后成二败八,足见其高风险性。中国人民大学刘曼红教授对“风险投资”进行了更为理论化和系统化的阐述,认为历史上这个概念一开始就含有“风险”的含义。

    另一派以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刘键钧博士为代表,主张VC翻译成“创业投资”更符合其本质含义。刘曾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其专著《创业投资原理与方略――对“风险投资”方式的反思与超越》系统阐述了关于“创业投资”的理论框架及历史和现实基础,刘也因此成为国内创业投资理论的首创者。同时他也因其政府官员身份而成为国内多项创业投资政策法规出台的推动者和实际起草人。与其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北大教授、投资基金法起草小组副组长曹凤歧,北大创业投资研究中心主任朱善利教授等。

    目前,国家颁布的正式文件已采用了“创业投资”这一概念,国家批准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正式称之为“创业投资”。此前,发改委负责人在就该办法实施答记者问中解释了缘由:为了体现“支持创业”的投资取向。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政策将VC跟创业联系起来,或者说强调VC的创业概念,有利于促进国内对创业者的融资支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VC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创纪录的一年

    一家名为“中金嘉钰”的机构在北京金融街筹建。据了解,这家公司的总部将坐落于金融街的高档写字楼,近千平方米的开放式办公环境正在精心装修之中。“中金嘉钰”将与JP摩根、瑞士银行、高盛、德意志银行、工商银行等国内外著名金融机构成为邻居,在不断走向开放的金融环境下从业。

    “这个行业的从业环境让我们非常乐观,其发展速度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中金嘉钰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称“中金嘉钰”)总裁尚金峰博士对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尚金峰介绍说,公司改制前是一家从事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其近5年的经营过程中,已投资研发了6个项目,全部项目都获得国家专利,其中部分项目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公司所投资的领域涉及了数字技术、生物工程、互联网新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尚金峰表示,公司未来仍将主要在以上领域内选择投资对象,并通过被投资企业股权升值的途径为投资人创造收益,收益的方法主要有IPO、产权转让、重组并购、企业回购等。

    “创投公司经营的不是某种产品,而是未来可能成为‘伟大的公司’的企业。”尚金峰说,创投从业人员要具备火眼金睛的核心素质,看到别人看不到机会,“你绝不能把创投视同***,仅仅依靠运气赚钱。真正的创业投资家一定是既满怀热情,又懂得合理地运用自己的理智对机会进行判断。”

    “我们将长期地用热情甚至是激情来对待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但在具体的项目选择时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并且运用技术及法律手段对风险予以规避。”尚金峰本人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投资风险研究,因此对风险问题非常关注。

    2006年,对中国的创投市场来说,可谓是不平凡的一年。

    国内知名投资研究机构清科集团发布的2006年中国创投年度报告分析显示,去年中国创投市场的投资总额增长迅速,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年度,并且涨幅惊人。投资总额达到17.78亿美元,比2005年投资金额高出51.5%;而投资数量也由2005年的228个增长为324个,增长幅度为42.1%。在投资总额上,继美国之后我国成为全球获得创投金额第二多的国家。

    另一个特点是,与前年相比,2006年中国创投市场的地区集中程度更高。北京地区发生的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分别为114起和7.46亿美元,远远超过2005年的70起投资案例和3.74亿美元投资金额。上海地区也呈现相同的趋势,投资案例达到84起,投资金额则为3.89亿美元。这两个地区的投资金额几乎达到市场总额的2/3,吸收了大部分创投金额。

    清科的研究指出,前两年中国创投市场新募集资金均在40亿美元,退出环境的改善和高额的退出回报增强了创投商们的信心,年轻人创业风气流行,以及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是导致去年的投资高潮的出现的主要原因。

    不过,与美国创投业占GDP的1%相比,中国仅占GDP的0.025%,因此市场增长潜力很大。

    政策扶持

    过去的一年,国家的政策扶持对创投业市场发展功不可没。

    2006年3月1日,《创投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称《办法》)正式实施。这项经批准,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的政策,对创投企业的定义、设立与备案、投资运作、政策扶持以及监管等做了详细规定,并有所突破。

    《办法》规定:国家与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是政府引导基金所主导的创业投资,因此政府的资金投入对其他投资人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办法》实施不久,2006年3月22日,国内第一只创投引导基金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总规模达10亿元,由国家开发银行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投公司共同组建。2006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设立创投引导基金,该基金初期投资全部为财政性资金,每年财政拨款不少于7000万元;2006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正式启动,规模也是10亿元。

    政府设立创投引导基金的基本模式是:政府财政先拿出一部分资金设立一个专门基金,然后将这个基金作为垫底资金,采取入股的方式与社会资本结合,形成创投企业,再由这个企业独立对外投资。

    可以说,这些创投引导基金的发起设立,对于吸引境内外资金参与国内创投产生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而今年来自政策的利好消息会进一步推动国内创投市场的发展。2月15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创投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符合条件的创投企业,可以按照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该创投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尚金峰认为,上述税收政策会激励创投企业扩大投资,同时税收杠杆会加快创投的发展速度。

    不过,目前政策层面还没有针对创投企业发行基金的规定。虽然开了创投企业可以代理个人投资的口子,但由于通过代理个人投资,对创投企业来说融资成本太高,而且目前人们对此缺少认识,因此开展的难度很大。“发行创业投资基金成本小,而且能迅速募集相对较大规模的资金。”尚金峰认为,发行创业投资基金还可以拓宽人们的投资理财渠道。“但国家出台创业投资基金方面的管理办法尚需时日。”

    据了解,我国目前创投专业人才奇缺,而且由于门槛较低,整体素质偏弱。“国内虽然有一些研究机构,但我们更需要实战型人才。”尚金峰认为,需要在政策上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

    “目前国内的创投行业还处在比较混沌的状态,但用不了几年,会逐渐清晰起来。金融开放是不可阻挡的全球趋势,对新的投资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创业投资无疑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尚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