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热线,云南在线,中国云南综合新闻门户网站

滚动新闻:
热门TAG标签:

江南大学新农院:让优势学科在农村生根发芽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03

江南大学新农院:让优势学科在农村生根发芽

本报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王晓雯 李丁

无锡的八月,骄阳似火,江苏省无锡宜兴市和桥镇湖滨村村委会主任许健康头戴草帽,沿着鱼塘边走了许久,汗水从草帽中流了下来,顺着他的面颊,打在衣衫上,湿了一背。

八月正是蓝藻生长爆发的高峰期,一旦鱼塘爆发蓝藻,一年的努力就打了水漂,往年的蓝藻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健康。看着今年鱼塘里的水干净清澈,许健康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这正得益于江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简称“新农院”)派出的科技特派员和专家们带来的新技术。

科技让鱼塘“杀手”灭迹

以基地“点”带动了整个区域“面”

蓝藻是鱼塘“杀手”,多发生在夏季的6-9月。“那时候愁的每天睡不着觉,只想着如何能把蓝藻减少一些。”许健康说的鱼塘是和桥镇环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成立于2015年,基地面积2500亩。

2017年7月,新农院的科技特派员和专家团队赴宜兴和桥镇湖滨村进行水质检测、技术指导、物化发放和养殖培训,一场消灭蓝藻,保卫鱼塘的攻坚战打响了。

为防治蓝藻爆发,新农院用绿色生物制剂,改善养殖的水体环境,防止病死鱼的发生。

“微生态制剂是指运用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无害的益生菌或益生菌的促生长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制剂。它作为遵循生态环境自然循环法则的无公害制剂,它除了能持续产生各种酶类降解残饵、粪便外,还能产生各种抗菌肽、功能因子等,抵御有害病菌,提高养殖生物的免疫力等。”科技特派员、新农院的郭亚辉副教授说。

在新农院科技特派员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绿色养殖逐渐深入水产养殖。

“鱼塘消毒用绿色生物制剂,并种植水草以净化水质,使用有机饲料,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为无公害,不使用抗生素,基地申请了农业部的绿色养殖项目,通过养殖无公害鳊鲫鱼,实现年产值7000万元左右。”宜兴市农林局副局长谢平说,此种推广模式得到周边村庄的大力推广,逐渐形成了和桥镇模式。此种模式在宜兴和桥镇得到了迅速推广。

以点带面,是新农院在农技推广中探索出的模式。

江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梁说,以基地作为新农院的试验点、示范点,新农院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将实用技术、生产模式逐步推广到整个区域,以基地这个“点”带动了整个区域这个“面”。

“比如,新农院成功举办第一届绿色养殖培训活动,50多位养殖示范户参加了培训活动。通过绿色养殖模式的推广和应用,科技示范村从业农户户均增产或增效达10%。”张梁说。

与其他新农院有所不同

你来我往新农院成就两大创新

“我们逐渐发现新农院对连接高校与农户有很大的帮助”张梁说,“与其他新农院有所不同,因为我们食品学科是优势学科,新农院在产后加工方面技术比较突出。”

于是,新农院以食品加工为主,物理网工程、微生物等其他方面为辅,通过新农院把江南大学学科整合起来,带动无锡周边的农业经济。

2009年,江苏省启动实施了“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新农院承担了无锡市范围内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新农院经过层层遴选,选派五名农产品加工及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组成科技特派员和专家工作组。

如何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尝试转变现有“校企”模式为更具实效的“挂县”模式,成为首批专家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

项目成员成玉梁副教授介绍至目前,新农院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已连续滚动实施近九年,每三年,新农院会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更换一批新的扶持点.

“通过你来我往,新农院成就了两大创新。”张梁说,首先是,创新技术推广体系,成功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面向农村、农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成果推广合作的方法体系。

“青梅”、“水芹”、“设施蔬菜”、“加工蔬菜”、“长毛兔”、“茶叶”、“樱桃番茄”、“草莓”、“葡萄”……等多个宜兴市特色产业,通过这套方法体系,提高了产业的技术水平,实现产业技术转型升级。

“其次是,创新项目实施主体,创新地将项目的实施主体定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专家组通过在合作社建立分布式技术服务站,将与产业相对应的成熟技术、成果等‘无轨并网’到合作社已有技术、信息共享平台。”张梁说。

目前,新农院已在宜兴地区建成青梅、水芹、设施番茄产业示范基地各1个,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成分布式技术服务站9个。

培养村级农技员以一当十

量身定做使“三新”入户

宜兴市归径铜山茶场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宜兴乃至江苏省有名的老企业,江苏省茶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目前共有近200户种植农户和技术人员。

祝传东是茶厂的技术人员,从茶到乌饭树(楠竹)的产品开发,新农院的科技特派员与祝传东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技术交流。

新农院的科技特派员和专家组以培养村级农技员与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推广为手段,使得“三新”入户率达98%,与科技示范村从业农户户均增产或增效达15%。建成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1个,培养村级农技员1人。

宜兴市颖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是土生土长的宜兴人。2000年,张涛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化工厂,在宜兴周铁镇下邾村包下100多亩荒地办起了农业生态园,成为设施农业大户。他专注于研究葡萄种植,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建起大棚设施,引入50多个葡萄品种进行试验栽培。

在新农院的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张涛从葡萄保鲜运输找到突破口。“通过保鲜技术,我们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户扩大销路,葡萄运输到更广的范围。”张涛说。

杨杰是宜兴市远望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农业园区做了农业技术人员。年少的他似乎并不满足现状,承包了2亩地种植番茄。

2014年,杨杰与新农院研究物联网的科技特派员茅正冲进行对接,合作研发“有机樱桃番茄大棚检测系统”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宜兴农业合作社实现国家发明专利零突破,杨杰被认定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成为宜兴市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

杨杰说:“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茅老师2016年,带着学生亲自给我们安装了适合的设备,并且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再来观察指导。”

茅正冲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量身定做,在其他农户看到效果后,能接受先进的种植模式和理念。农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容不得冒进,只有通过一步步落地和发展,才能形成现代农业格局。”

在与新农院的合作中,杨杰的示范基地辐射带动面积达2000亩,其主力产品宝石小番茄一项已辐射带动农户达156户。他们种植的绿色生态樱桃番茄、甜糯南瓜、水果玉米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此外,宜兴杨巷镇远望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洁社长发现机遇,联合我校物联网学院茅正冲副教授通过把现有村民闲置屋舍改造新办创意观摩型产品加工包装车间,选取周边村落内有特色的房屋打造番茄主题的休闲村落农家乐,开发基地游,采摘游,假日游、形成全村、全民、全品参与,既节约了前期大量基础建设投入,又充分体现了以番茄为主题,把种植、加工、包装、体验、休闲与农民、农村、农产品有机结合到一起,串联成线,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发展。”张梁表示,新农院通过对当地示范户进行指导,培育职业农民,由他们辐射周边,不仅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更能推动当地的产业发展。

最火资讯